技術設備是實現航空運輸的物質基礎。主要包括航路、航空港、飛機和通信導航設施等。航路是根據地面導航設施建立的走廊式保護空域,是飛機航線飛行的領域。其劃定是以連接各個地面導航設施的直線為中心線,在航路范圍內規定上限高度、下限高度和寬度。對在其范圍內飛行的飛機,要實施空中交通管制。航空港是民用飛機場及有關服務設施構成的整體,是飛機安全起降的基地,也是旅客、貨物、郵件的集散地。飛機是主要載運工具。機型選用根據所飛航線的具體情況和考慮整體經濟技術性能而定。通信導航設施是溝通信息、引導飛機安全飛行并到達目的地安全著陸(見航空領航)的設施。
基于航空運輸對發展國民經濟和促進國際交往的重要意義,多數國家都很重視發展航空運輸事業。政府設立專門機構進行管理,如中國設立民用航空總局,美國設聯邦航空局,前蘇聯設民用航空部等;實行多種優惠政策支持航空運輸企業的發展,如政府直接投資、貸款、減免捐稅、給予財政補貼等。
航空運輸企業經營的形式主要有班期運輸、包機運輸和專機運輸。通常以班期運輸為主,后兩種是按需要臨時安排。班期運輸是按班期時刻表,以固定的機型沿固定航線、按固定時間執行運輸任務。當待運客貨量較多時,還可組織沿班期運輸航線的加班飛行。航空運輸的經營質量主要從安全水平、經濟效益和服務質量3方面予以評價。
航空運輸始于1871年。當時普法戰爭中的法國人用氣球把政府官員和物資、郵件等運出被普軍圍困的巴黎。1918年5月5日,飛機運輸首次出現,航線為紐約-華盛頓-芝加哥。同年6月8日,倫敦與巴黎之間開始定期郵政航班飛行。30年代有了民用運輸機,各種技術性能不斷改進,航空工業的發展促進航空運輸的發展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,在世界范圍內逐漸建立了航線網,以各國主要城市為起訖點的世界航線網遍及各大洲。1990年,世界定期航班完成總周轉量達2356.7億噸千米。
貨物重量按毛重計算。計算單位為公斤。重量不足1公斤,按1公斤算,超過1公斤的尾數四舍五入。
非寬體飛機裝載的每件貨物重量一般不超過80公斤,體積一般不超過40*60*100米。寬體飛機裝載每件貨物重量一般不超過250公斤。體積一般不超過250*200*160厘米。超過以上重量和體積的貨物,由西北公司依據具體條件確定可否收運。
每件貨物的長、寬、高之和不得少于40厘米.
每公斤的體積超過6000立方厘米的貨物按輕泡貨物計重。輕泡貨物以每6000立方厘米折合1公斤計量。